流行性感冒(以下简称流感)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,甲型和乙型流感病毒每年呈季节性流行。流感多为自限性,但是对于老年人、年幼儿童、孕产妇、肥胖者和有慢性基础疾病等高危人群,可发生重症流感,少数病例进展快,发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、急性坏死性脑病或多器官功能不全等,病情严重者甚至导致死亡。早诊早治对加强流感医疗救治工作、降低重症发生率和病死率、减少疾病进一步传播有着重要作用。做好早诊早治工作,要求临床医师掌握流感的流行特点、早期正确识别流感患者、及时选择合适的病原学诊断技术、进行规范的抗病毒治疗和必要的暴露前及暴露后预防。早期识别和诊断推荐意见1:在流感流行季,对重症或有重症流感高危因素的“流感样病例”或临床怀疑流感特殊临床表现的患者,应留取鼻咽拭子或口咽拭子进行病原学检测,以明确诊断。但要注意的是,应尽早给予抗流感病毒药物治疗,不必等病原学结果(中等证据,强推荐)。推荐意见2:在具备核酸检测能力的医疗机构,建议送检鼻咽拭子或口咽拭子检测流感病毒核酸。在不具备核酸检测能力的医疗机构,可选择送检鼻咽拭子或口咽拭子检测流感病毒抗原。在流感流行季,抗原检测结果阳性,支持诊断,但阴性结果不能排除流感病毒感染。在流感低发时期,需警惕流感抗原检测结果假阳性的可能(中等证据,强推荐)。首诊病情评估推荐意见3:推荐采用快速序贯器官衰竭(quick 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,qSOFA)评分对可疑、临床诊断或确诊流感患者进行首诊的病情评估。0~1分可考虑在门诊或普通病房治疗,≥2分应考虑收入ICU治疗(中等证据,强推荐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