数字重症
  • 通知会议
    • 网站通知
    • 会议信息
  • 工作参考
    • 经验交流
    • 指南共识
    • 文献摘要
  • 数字信息
  • 网络精粹
    • 研考精进
    • 开发参考
    • 影视音频
登录 注册
投稿
  1. 数字重症首页
  2. 工作参考
  3. 经验交流

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补液及胰岛素应用

Chu • 2021年12月6日 下午11:14 • 经验交流 • 阅读 248

目前糖尿病酮症酸中毒(DKA)治疗标准为「先盐后糖」:
血糖 > 13.9 mmol/L:胰岛素 + 生理盐水;
血糖 < 13.9 mmol/L:胰岛素 + 5%葡萄糖

一 补液为什么要用「盐」?
糖尿病酮症酸中毒(DKA)由于渗透性利尿引起严重脱水、电解质丢失、组织微循环灌注不良,使胰岛素不能发挥生物效应,所以在给胰岛素的同时用生理盐水快速扩容是关键,胰岛素只有在组织恢复我有效灌注后才可以发挥作用。
  
二 补液为什么要用「糖」?
1 防止低血糖的发生
在补充胰岛素的过程中,血糖下降速度不宜过快,以每小时下降 2.8-4.2 mmol/L 为宜。且在治疗的前 4-5 小时内,血糖不得低于 11.1 mmol/L。由于胰岛素敏感性增加,随着酮症酸中毒的纠正可能会迅速出现低血糖。而一旦让血糖降至低血糖水平,就会导致反调节激素引起的反跳性酮症。反跳性酮症需要更长的治疗时间。因此需要补充葡萄糖,预防低血糖的发生。
 
2 补充能量,促进葡萄糖转移细胞内,抑制脂肪分解导致肝脏的酮体产生
(1)酮体生成原因
正常人饥饿一段时间后肝糖元会分解维持血糖,肝糖原分解完就会开始动员脂肪,产生酮体。而糖尿病患者因为机体利用葡萄糖障碍,所以血糖虽高却不能用,只能分解脂肪和蛋白质,使酮体增加。
 
(2)葡萄糖消除酮体原理
高糖时,脂肪的 β 氧化不完全产生了酮体,而乙酰辅酶 A 作为脂肪的 β 氧化产物,既是酮体的前身物,又是酮体消除的必然途径。补充糖的目的是为了使乙酰辅酶 A 与糖的代谢产物草酰乙酸结合,形成柠檬酸,然后进入三羧酸循环后代谢。如果没有充足的糖代谢产物草酰乙酸,酮体的消除就会出现障碍。
三 为什么要「先盐后糖」?
酮症的消除则依赖两个方面:
  • 抑制生成:胰岛素治疗促进葡萄糖转移至细胞内,减少能量利用障碍,抑制脂肪分解;
  • 促进排出:补液促进酮体从尿液排出
刚开始时患者血糖很高,机体血容量低,所以需要先用生理盐水补液,促使胰岛素发挥作用。
如果一开始就用葡萄糖补液,虽然葡萄糖加胰岛素可消酮,但当血糖较高,尤其是血糖 >13.9 mmol/L 时,使用葡萄糖会使渗透性利尿增加,加重脱水,同时高糖毒性会抑制胰岛素分泌并产生胰岛素抵抗,引起酮体生成。
 
四 为什么以血糖 13.9 mmol/L 作为改变节点?
1. 13.9 这个非整数是怎么来的
13.9 这个数值,是以 mmol/L 为单位的,美国常用的单位是 mg/dl,换算方法是 *18,切点值也尽量取在整数范畴,而 13.9*18 = 250 mg/dl。而 11.1 mmol/L,换算出来也是整数:11.1*18 = 200 mg/dL。
 
2. 为什么以 13.9 为节点
首先明确一点:当血糖降低至某个范围时,不宜降到太低,而应该适时更改为葡萄糖加胰岛素治疗。
事实上,13.9 这个数值是在不断调整和修正的:

《中国高血糖危象治疗指南》(2012):血糖降至 11.1 mmol/L 时,补充 5%葡萄糖+胰岛素

《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》(2017):血糖降至 13.9 mmol/L时,补充 5%葡萄糖+胰岛素

《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》(2020):血糖降至 11.1 mmol/L 时,补充 5%葡萄糖+胰岛素

设置血糖 13.9 mmol/L 为节点是为了强调血糖降到一定程度以后,需要改为葡萄糖加胰岛素。
实际上,在临床操作中,不可能刚好监测到 13.9 或 11.1 的,大概在这个范围内进行调整即可。

学术交流文章,不做为临床依据,特此声明。发布者:Chu,转转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icu.cn/?p=2599

糖尿病酮症酸中毒
赞 (1)
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
ChuChu
1 0
生成海报
PCT、IL-6、SAA、CRP、ESR临床应用对比总结
上一篇 2021年12月6日 下午2:52
中国成人ICU镇痛和镇静治疗指南 2018
下一篇 2021年12月8日 下午6:58

相关推荐

  • Bellomo:我如何处方CRRT疗法? 工作参考

    Bellomo:我如何处方CRRT疗法?

    308000
    Chu Chu
    2021年11月27日
  • 肺炎支原体肺炎相关临床总结 经验交流

    肺炎支原体肺炎相关临床总结

    299000
    Chu Chu
    2021年12月10日
  • 多黏菌素B、多黏菌素E、多黏菌素E甲磺酸之间的区别 工作参考

    多黏菌素B、多黏菌素E、多黏菌素E甲磺酸之间的区别

    519100
    Chu Chu
    2021年11月18日
  • [病例交流] 急性重度草铵膦中毒患者临床特征 经验交流

    [病例交流] 急性重度草铵膦中毒患者临床特征

    326120
    Chu Chu
    2022年1月6日
  • PCT、IL-6、SAA、CRP、ESR临床应用对比总结 经验交流

    PCT、IL-6、SAA、CRP、ESR临床应用对比总结

    432000
    Chu Chu
    2021年12月6日
  • 主动脉夹层分型的深层理解 工作参考

    主动脉夹层分型的深层理解

    363000
    Chu Chu
    2021年11月29日
Chu
Chu
Chu

致力于重症规范化、模块化、数字化!

158 文章
0 评论
1 问题
20 粉丝

最近文章

  • 热射病急诊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(2021)
  • ECMO:成人难治性脓毒症休克治疗的利器
  • nestjs-后端思维写node-微服务
  • 神经重症监护病房的急性肾损伤综述
  • 成人吸入性肺炎诊断和治疗专家建议(2022)
数字重症公众号

最新发布

  • 热射病急诊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(2021)

    热射病急诊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(2021)

    2022年7月12日

  • ECMO:成人难治性脓毒症休克治疗的利器

    ECMO:成人难治性脓毒症休克治疗的利器

    2022年6月27日

  • nestjs-后端思维写node-微服务

    nestjs-后端思维写node-微服务

    2022年6月21日

  • 神经重症监护病房的急性肾损伤综述

    神经重症监护病房的急性肾损伤综述

    2022年6月14日

  • 成人吸入性肺炎诊断和治疗专家建议(2022)

    成人吸入性肺炎诊断和治疗专家建议(2022)

    2022年6月5日

  • NEJM:急性肾损伤的体外肾脏替代疗法

    NEJM:急性肾损伤的体外肾脏替代疗法

    2022年6月2日

  • 感染之第一维度:八大耐药菌的抗菌药物选择

    感染之第一维度:八大耐药菌的抗菌药物选择

    2022年5月29日

  • 中国碳青霉烯耐药肠杆菌科细菌感染诊治与防控专家共识 2021

    中国碳青霉烯耐药肠杆菌科细菌感染诊治与防控专家共识 2021

    2022年5月28日

  • 我认为 web3 是什么(大白话 web3)

    我认为 web3 是什么(大白话 web3)

    2022年5月25日

  • 人工智能在重症监护室中的应用

    人工智能在重症监护室中的应用

    2022年5月25日

最新评论

暂无评论

数字重症
  • 联系我们
  • 网络精粹
  • 专题列表
  • 用户列表

Copyright © 2021 ICU.CN 数字重症 版权所有 浙ICP备2021006514号 浙公网安备 33010202001801号